朱熹有诗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徜徉于书海,不仅与智者进行交流,与大师对话,还可以荡涤心灵,提高境界。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拓宽法律思维,开拓法律视野,提高环境法理论层次,培养学术研究氛围,法学院于2017年10月14日举行了环境法学术沙龙。吕志祥教授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沙龙一开始,同学们就近期阅读及其心得做了简要陈述,然后由三位同学做主题发言。闫妮结合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主要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内涵、3R理论、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定、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改进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成小江围绕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用历史逻辑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基础理论,提出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关系”,并从《天问》、《周易》、《吕氏春秋》等传统哲学著作结合孔子的“敬畏天命,克己复礼”、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等生态哲学思想,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他强调,习近平的环境法治思想就源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赵钰菲针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问题,主要从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现状、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主体以及生态补偿制度的运行和保障等方面阐述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在场同学围绕以上三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科生汪悦同学说,听了学长的发言很受启发,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多读经典,提升自己的学术功底,为祖国的法治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吕志祥教授进行了指导和点评。他说,作为文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关心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能吃苦,要研究法律的的具体问题,找到存在的不足,探求其改进的思路,为全面依法治国添砖加瓦;本次学术沙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同学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发言很精彩,相信我们的环境法学术沙龙会越来越好。(法学院马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