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号,法学院大四知识产权1班的举办为期三周的知识产权案例研讨的成果展示活动,经过每组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展示进行的非常顺利,老师也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结课成果汇报展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与私法保护展开,同学们组成团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一个课题项目。从确定选题,文献分析,确定要解决的核心法律问题,到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再到最后的PPT汇报展示,各组运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法律关系分析法对典型案例的裁判文书展开批判性思维,在分享、交流和研讨中享受审慎思辨、获取新知的乐趣。首先第一组是对汤瓶八诊的商标案,他们从汤瓶八诊的起源和传承,然后从汤瓶八诊商标案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逻辑缜密,观点新颖,让同学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继续研究的欲望。第二组是京津“泥人张”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从民间艺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切入点,从立法和现实两方面对“泥人张”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举措,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类似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思考。随后又展示了白秀娥剪纸案,环县皮影,景德镇瓷器的知识产权保护,乌苏里船歌的知识产权保护,庆阳香包的知识产权保护,安顺地戏……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些传统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保护建议和举措。整个课堂在老师引导下气氛特别活跃,同学们也相继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表现出了对民间文化浓厚的兴趣。
新颖的观点,缜密的逻辑,表达的连贯与清晰以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这门课的重视和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兴趣。经过这次成果展示,同学们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激起了同学们和老师对民间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这样的课程能多一些,让同学们学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运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项目式教学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老师能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法,其他老师也能进行借鉴,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撰稿:14级知识产权孙云飞)